2)第六百章:金秋十月的第二个好消息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比研制新一代的飞机要长至少一倍以上。

  一台全新的发动机测试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能在三百六十五完成在业内已经算是较快的水准了。

  而决定设计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正式运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需要确保发动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

  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设计阶段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但如何在复杂的条件下验证,这是发动机运用需要的周期长的原因。

  虽然计算机时代已经能够提升数据的运算速度,并且还能利用很强的算法基础模拟出各种数据试验场所,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掉的,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场景转化成计算数据模拟,这才是核心。

  这个转化过程相当于构建一套产业系统了,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漫长。

  在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方面,米国那边之所以能相对快速的完成新的战机的换代,就在于这一整套的工具体系他们已经构建成功了。

  而在国内,这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一直都是模仿的米国前进。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他们或许可能会不再需要建立传统的发动机体系了。空发动机的出现,电推进的使命,或许会彻底的结束传统化石燃料引擎的时代。

  深吸了口气,温远航看向翁筠宗,郑重认真的开口道:“翁教授,空发动机的研究测试,就麻烦你了。我代表科学技术蔀和国防战略规划司向您请求,希望能尽快的完成这套空推进系统!”

  被温远航突如其来的郑重弄的愣了一下,翁筠宗回过神来,认真的点零头,回道:“我会尽全力的。”

  空发动机的突破是十月份的第一个好消息。

  高达近五百千牛的推力,是电推进系统的史诗级跨越发展也不为过。

  而在空发动机突破后没两,2022年的诺奖也随着时间全部完成了名单公布。

  相对比文学奖、和平奖来,对于物理奖、化学奖和生物医学奖徐川还是保持了关注的。

  这一年的物理学奖米国的约翰·克劳泽、法国的阿兰·阿斯佩、奥地利的安东·蔡林格三位物理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这道消息一出,“量子纠缠”就一度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相关的物理话题引发热烈讨论,“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一梗语也再度火热了起来;各大科技Up主或媒体想了千奇百怪的比喻来科普量子纠缠多么奇妙,各路高人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并对人生、宇宙、未来发出长篇大论的感慨。

  对于普通人来,这些内容看多了之后,似乎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颁给了某项特别神秘、宏大、不可思议的发现。

  而量子纠缠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时空穿越、心灵感应、四维空间什么的。

  对于徐川来,今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这三位学者也是实至名归。

  量子纠缠的概念争议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伴随着经典物理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舆论,都开始将目光望向微观系统。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