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六章:人类科学界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难题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事长格罗斯的话,让徐川很是惊喜。

  从安排两三场对撞实验,到lhc全力捕捉惰性中微子,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值得投入的项目,甚至是有可能还是看在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身份上的。

  而后者,则意味着这个发现的重要程度已经达到帘前高能领域的巅峰。

  当初寻找希格斯粒子就是一个这样的状态,lhc暂停掉了近一半以上的其他项目。

  四个探测器,从as超环面探测器到cms紧凑渺子线圈,再到alice大型离子对撞探测器全都在探索寻找希格斯粒子存在的痕迹。

  在这样的基础上,希格斯粒子在2012年顺利的完成了发现。

  上辈子他研究惰性中微子的时候可没有这种待遇,尽管同样是在2018年的时候发现的痕迹,但直到2023年,惰性中微子才最终完成探测,置信度达到了5.2sigma。

  现在有lhc全力捕捉搜索,看来这一期限或许可以提前很多了。

  一场型的报告会结束后,几名诺贝尔奖得主离去回到酒店休息。

  他们从欧洲那边开完会后匆忙赶过来的,落地放下行李就来了南大,长途奔波也很是困乏。

  爱德华·威腾留下了下来,准备和这个分别了大半年的学生叙叙旧聊聊什么的。

  “一别半年多,没想到你连诺贝尔奖都拿到了。”

  徐川的办公室中,威腾捧着一杯清茶感叹道,要对诺贝尔奖谁最羡慕,他肯定是其中的一个。

  不过他想要拿到诺贝尔奖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弦理论这种东西,要证实估计得再来一两个世纪,甚至都不一定能证实。

  徐川笑道:“我也挺意外的,没想到去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那么大胆,破例将诺奖发给了我。”

  威腾笑着道:“如果这次证实了惰性中微子的存在,不定诺奖又得再颁发给你一次。”

  徐川摇了摇头,道:“即便是发现了,按照诺奖的管理,我恐怕也拿不到这枚奖章。”

  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来,如果某一颗粒子已经有前人做了预测和详细的理论规划,比如希格斯粒子,比如

  那么这颗粒子在发现的时候,且符合要求,那么诺奖只会颁发给做这个预测和规划的学者。

  每年都有大大的发现无数,高能物理领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果都出自那里,其中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也有不少。

  可如果诺奖要颁发给这些成果,一年一百个名额都不够用的。

  毕竟这些东西可以是的共同发现,为其做出了贡献的人何止一百个。

  就如同他这次的惰性中微子一样,尽管是他分析出来的,但原始数据的探测,分析,可是由和南大完成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不可能将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这么多人,这是不现实的一件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