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章 枉凝眉_1980,从写歌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拍摄《红楼梦》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我想在改编剧本的时候,就提前确定下电视剧的主题歌?”

  “啊?王老师,你这是为什么?”

  文飞阳佯装大吃一惊。

  “飞阳,我可以告诉你,我想让给演员办个学习班,让他们每天都听着主题歌学习、训练。”

  “台长,你觉得怎么样?”

  王福林的话得到了洪名胜的支持。

  “老王,我认为这个办法可行,慢工出细活,《红楼梦》的拍摄工作就应该是精雕细琢,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洪名胜说的更是大气磅礴。

  “飞阳,这件事就交给你怎么样?这可是你的强项啊?”

  文飞阳听洪名胜这是非要把自己给拉下水不可。

  “台长,我年少轻狂,怎么能挑起这样的重担呐,这样吧!我就去研讨会上开开眼,向各位老师学习、学习。”

  “好,飞阳,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老王,飞阳的所有事情你可要都给安排好了啊?”

  洪名胜拍了拍王福林的肩膀。

  “台长,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我一定会办好的!”

  其实,87版《红楼梦》的音乐,是由著名词曲作家王笠平创作的。

  1984年,王笠平向《红楼梦》剧组自荐获准。

  此后历时四年,他耗尽心力完成了《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香菱》、《题帕三绝》、《好了歌》13首歌曲。

  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

  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临压力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次创作。

  87版《红楼梦》的剧本,由刘根路、周垒、周临三位编剧,在参考了红学家周汝常的意见后进行编写的。

  基于当时“曹雪芹原著,高鹗续写”的主流观点。

  剧本改编的总体原则为“忠于原著,重视续作”。

  对于后四十回,合理处就采用,悖谬处则摒弃,并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线和脂砚斋的提示,参考红学探佚学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修改和重新创作。

  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二个月。

  在此期间,周汝常、吴世昌、朱家溍、杨乃济、阮若琳、王立平、戴临风、王福林等人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全剧本最终由周临统一修改并定稿。

  文飞阳知道这件事不容易,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参与进去,因此在研讨会上,他不提改编剧本而是说了说歌曲。

  “各位老师,你们刚才都说的非常不错,我非常赞成你们的意见,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歌、插曲,所有的歌词都应该在小说里进行选择。”

  “飞阳,你先说一说,小说里那么多的诗、词、曲,究竟应该用哪一首来做主题歌?”

  王福林开口了。

  “王老师,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读过《红楼梦》了,我个人认为《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中,第三首的《枉凝眉》是最合适的。”

  “飞阳,你既然提出《枉凝眉》是最合适的,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谱曲,然后,咱们下一次开会时,你给大家看一看?”

  “王老师,不用下一次开会了,我从与你在台里分开后的这几天,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好在我没有白白地熬夜,总算是小有所成。”

  “噢,飞阳,听你的意思,是已经谱好曲了?那就给带回亮个相吧?”

  “各位老师,献丑了,我不是专业的演唱者,请你们多多的海涵,下面,我就开始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