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九章 留法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万两,这些钱足够撑一阵子。”

  李谕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钱永远都不够花,最好做一些有效的改革。”

  严复说:“我已决定做人事调整,尤其针对教员,不能再像往常一样随便。你最好帮着物色一批老师过来,尤其理科老师,这方面你是权威。或者帮着讲几个月课,许多人冲着你名声也会过来。”

  李谕笑道:“这倒好说。但学校的一些旧习俗严校长得想想办法。”

  严复说:“什么旧习俗?”

  李谕说:“我也算在大学堂读过书,知道学生们的习惯,尤其仕学馆,他们平日对于学问没有什么兴趣,反正只要年限满了,就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

  “不少教员同样不用心,把讲课的讲义印出来分散给学生后,只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肯定觉得没趣味,所以有的瞌睡,有的看杂书。等下课时,便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

  “到了学期、学年或毕业考试时,教员认真的科目,学生会拼命地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永远不再去翻。

  “而要是教员通融一点的,学生就会要求教员告知要出的题目,至少表示一个出题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怀恨以及顾全自身体面,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学生。

  “于是学生们不用功的习惯,就获得保障。”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简直与一百年后的许多躺平大学生如出一辙!

  百年相承!

  但这可是北大哎!

  严复扶了扶眼镜:“真的是这样?”

  “我是学生,我能不知道?再说,我怎么会骗您!”李谕继续说,“这种现状在京师大学堂最严重,比旁边的天津北洋大学厉害得多!大家都称呼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为‘老爷’,因为有很多人确实有官身;而监督与教员则被私下戏称为中堂或大人。”

  严复讶道:“照你这么说,我竟然成了中堂?可学生在学校里,不就应该完成学业嘛?”

  李谕显然比严复更懂学生心理,接着解释说:“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在学业,更注重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呢,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可能就会借个话头反对他,罢课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朝廷有地位的人来兼课,他们又会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个阔老师做靠山。”

  严复叹道:“都是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在求学上妨碍太大。但怎么过去这么久,科举之荼毒还未消散?”

  李谕摊摊手:“因为这些年京师大学堂一直没有真正以现代大学的形式进行改革。”

  严复握拳道:“既然袁大总统让我当了北京大学校长,我就要把学校改造成一流之学府!”

  李谕没有接话,因为他知道虽然严复很有决心,但不可能做到。他的任期实在太短,更没有做现代大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当然,这不能怪他。

  总之,想让北大脱胎换骨、完成蜕变,跻身世界一流,必须等几年后蔡元培做了校长后大刀阔斧地改革才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