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 饯行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学典礼的不仅有日方东亚同文会的副会长长冈护美子爵、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国内许多大员也派人参与。

  比如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派出了代表上海道台袁勋树、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代表是上海知县刘怡,而铁路大臣盛宣怀则亲赴现场。

  当天中日人士有上百人。

  后来张之洞还将刻有《诗经》的石刻作为纪念赠送给书院。

  不得不说日本人搞谍报真是有两下子。

  此后,有一位英国军官在参观完书院后,听到一位中国官吏感慨:“1870年,德法战争之时,德国人了解法国的事情要比法国人详细;而日本人了解中国,也胜过中国人对本国的了解。”

  从东亚同文书院第一期学生到日本战败,书院以旅行等方式进行调查持续了45年,参加者达5000多人,旅行路线700多条,仅第5期~42期学生的旅行线就高达676条,足迹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份。

  个别的调查小组甚至远达东南亚、俄国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堪称世界最大的旅行调查。

  旅行调查的内容无所不包,他们留下的旅行志就达32部、数十亿字的调查报告书,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建国前历届政府对中国的任何一次调查。

  而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就是林出贤次郎的新疆调查旅行,共274天,他跋涉天山北路,直抵中俄边境的尹犁。

  其实是英日同盟成立之后,为了共同的利益,双方约定合作调查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英方负责从印度到新疆西南之线的调查,日方调查从新疆尹犁到蒙古的库仑之间的地区。

  波多野养作同样参与了此次调查,只不过路线与林出贤次郎不同。

  一个走北线,一个走天山南线。

  正是对国内的了解甚至超过中国人,他此后才能成为溥仪的随从翻译,顺便成了一个安插在溥仪身旁的谍报人员。

  林出贤次郎也是个狠人,进入东亚同文书院后,就三年多没再回国,并留了清朝大辫子,看起来和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

  林出贤次郎取出一柄西洋剑:“这是昭雪学姐在击剑部用的佩剑。”

  近卫昭雪说:“已经用不到了,你放回击剑部吧。”

  林出贤次郎说:“我会好好保管,期待再次与昭雪学姐练习击剑。”

  近卫昭雪道:“不必如此,只是身外之物。”

  然后起身说,“我要离开了。”

  林出贤次郎眼含热泪:“保重!”

  近卫昭雪走后,林出贤次郎抱起酒瓶就一饮而尽,一旁的波多野养作大惊:“如此好酒,给我留点!”

  ——

  当李谕到达上海时,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与《申报》史量才一起找到了他。

  卜舫济说:“已经有学员迫不及待想要北上京师,没想到你回来得这么晚。”

  李谕连忙道:“抱歉,临时去了一趟长沙。”

  史量才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你,告示发布后,我们招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李谕问道:“能有多优秀?”

  史量才说:“此人精通英文、日本、俄文及法文,并且懂得国际贸易与各国律法知识,简直是个奇才!”

  李谕讶道:“还真有这样的人?”

  史量才说:“当然!我想她应该能成为最好的董事会秘书级的关键人物,并且还是个美丽的年轻女子。”

  “啊?”李谕更惊讶了。

  史量才笑道:“告示里说了,不会有性别区别对待,你不会不招吧?”

  李谕说:“如果真是这样,只怕浪费人才。”

  史量才说:“不去你那,才是浪费人才!我带你去见她,人才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找到的,现在全国上下,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千万不能让人捷足先登,抢走优秀人才!”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