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4章:教育兴国_锦衣霸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孩子去上学的,毕竟学习了知识会让他们的人生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但那终究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这也就引来了另一方面的现实。

  不让孩子去上学而是让他们帮助家里耕种什么的,这样可提前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一方面是眼前可看到的利益,另一方面是需要时间沉淀才能看到的利益,这也使得很多百姓很自然的就选择了可看见的利益从而断送了孩子未来改变人生的机会!

  因此为最大限度解决这一情况,秦锋他才会以政策为核心言明必须让孩子前去启智学舍进行学习,并且这期间所需一切皆由启智学舍承担!

  这也就使得了相关政策的制定。

  一方面让鞍山卫所有适龄孩子前去启智学舍是绝对不能违背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也讲明了孩子入启智学舍一切所需全免,日常吃饭皆由启智学舍承担,在启智学舍的学生上6天课程便可回家休息1天,这期间由启智学舍帮助学生回家、归校。

  单单是这启智学舍的这一连串举措,便使得每年秦锋需要砸进启智学舍的银子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我们眼光不能单单只看眼下,那些经启智学舍培养成才的学生所创造出的价值可远比一目不识丁的百姓要大得多!

  不论是做官,经商,当兵,研发,医疗等等职业,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加秦锋软实力的沉淀,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启智学舍的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届时在借助这样的机会施行小初高学校体制会让这一切变得又不一样!

  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以后的腾起,即便是现在再难也不能断了未来!

  另一方面却是对士子群体来说的,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当官的,当官他也是需要有一定天赋和悟性的,这也就使得自京城虏获的士子群体在抵达鞍山的过程中还不断扩张的士子群体中其实有很大一批并不符合当官潜质的。

  可如何安排这些士子却又成为了一大难题,若单纯的放他们走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而就这样将他们放到第一线官职上那却是对百姓,对鞍山卫的最大不负责任,原本孙传庭还在苦恼怎么安置那些考核失败的士子。

  但因为秦锋要搞启智学舍也使得那些考核失败的士子有了用武之处,对啊!即便是没能力当官,但他们最起码认识字啊!

  这一举措可谓是一举多得!

  纵使是那些士子心中有些抵触可也没办法改变现实,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士子慢慢都会完成一个‘真香定论’,从最初的抗拒到最后热爱上这份职业他们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不仅仅是因为丰厚的银子,更重要的是秦锋很好的拿捏住了这些读书人的心念,论谁都想有名留青史的机会,为此秦锋便制定了每3年从诸镇的启智学舍联合考核选出一名优异教师并为其篆刻石碑,在这其中言明其所获成就、所得让其得以永传,单单是这一点就极大的诱惑住了那些士子出身的讲师。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基础教育也使得鞍山卫本并不浑厚的根基开始不断夯实!

  教育兴国并非是一句空话!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