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歹意_军阀治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这几天运物资前来赵家堡的商人开始增多。

  两天前一个山东商人从宣大马市赶了一千多头马匹过来,这可把赵岩吓了一大跳,竟然一次赶了这么多的马过来。也把唐正泽弄得有些手忙脚乱,连忙让人扩大的马棚。

  明代马市以辽东最为重要,不过此时辽东局势糜烂,辽东马市也随之不存,也就剩下晋商能在辽东弄到马匹。

  甘肃的马市交易量也较大,那些农民军经常跑到西边的少数民族那里补充马匹。

  这批马匹中上上马有三百多匹,这些马大多是从少数民族那里买来的,当前的价格也就是一匹上上马四石米,三匹布绢,价格不到十两。

  而贩卖到赵家堡,一匹上上马能值24两,要是贩到其他地方,价格最高也就15两顶天了,前提是碰上傻子。

  赵岩的镜子,就算是规格最大的,价格也不到十两。价格占得最多的不是镜面,而是镜框。

  镜框如何做得更华丽、厚重、尊贵,若是在镶嵌一些什么宝石,成本会提高非常多,当然售价也会成倍提高。

  将赵家物资贩运到赵家堡,就能赚上一笔了,这银子是以镜子来交付的。一面最大的镜子的进价是1200两,就能省去一部分,再转而卖出去,起码能卖到2000两。

  一开始敢大量进购玻璃镜的也只有山东的几个资本雄厚的大商,其他那些资本弱小一些的商人则在观望。

  消息灵通的商人已经得知,赵家的琉璃镜在扬州卖得火热,两淮盐商攀比之风再次上来了,嫁女、迎亲必然要有这琉璃镜。

  扬州可以说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两淮盐商的财力绝对是天下之最。

  因此扬州也成了那些获得资格的山东大商争夺得最激烈的地区,但互相之间又保持着默契,绝对不将镜子的价格降到2000两之下,更多的还是从宣传、包装上进行竞争。

  一些大商脑子灵活,看到了玻璃镜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镜框的档次不一样会影响价格的不同。

  因此一些大商将赵家做的镜框弄掉,然后自己做档次更高的镜框。

  寓意,题诗,刻画。

  把一面面镜子弄成了精致的工艺品。

  至于弄坏镜子方面他们倒不担心,赵家在玻璃的侧面做上了数字记号,三个月内如果运输时损坏,可以拿着破碎的镜面回去换一面。

  这让那些商人一直以为赵家能修复破碎的镜子,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玻璃镜的造价应该是很高的,没有人会做亏本买卖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能花很少的钱把破碎的镜面修复完整。

  赵岩也知道这些商人的动作,干脆拿出镜面卖给他们。但自己在卖玻璃制品的时候,绝对不卖平板玻璃。

  在任何时刻,赵岩都没有一点低估明代人的智力和模仿能力,要是自己卖平板玻璃的话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