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1章:进攻福建_军阀治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万两的制造面额,一年可以制造一千八百万两左右的铜钱,根据目前手上一千万两价值的黄铜储量,2/3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六百六十余万两的利润,另外八百万两按照1/2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四百万两的利润,利润超过一千万两,扣除成本,五六百万两是有的。

  这两项达到定下的铸币速度,便可以在一年内创造上千两的纯收益,而银角方面则没什么要求,这东西收益多少还得看市场承受能力,一旦市场银角太多,还是会跑回银行里的。

  市场能接受多少银角,就发行多少,一般来说,五六百万两应该没问题。

  内阁!

  这天早上表决了一个议案,承认山东所铸银币、银角、铜钱的合法地位,并禁止第二方私铸钱币。

  这个议案遭到了曹化醇、王承恩等太监的强烈反对,同时保皇党也强烈反对,虽然议案最终表决通过。

  不过数天后,陈钟盛又表决了一个新的议案。

  议案中允许崇祯铸币,但所铸造钱币必须与山东银币、银角、铜钱具备同样的姓质,必须成份一致,规格等同,同时必须在内阁监管下进行铸造。

  崇祯看到山东开始铸币,他也开始谋划铸币之事。

  只是山东的铸币水准,实在不是崇祯能够模仿的,但做到货币成份、规格一至,还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赵岩所铸造的银币是银九二,铜零八,崇祯定下的方案是银八八,铜一二,含银量相差了4%。

  崇祯的铸币速度很快的,毕竟是让工匠手工打出,很快崇祯的银币就出来了,很快内阁就定下了汇率,一块赵岩铸造的银币,比崇祯所铸造的银币,价值上多了4分。

  看到了铸币有利可图,崇祯也让皇商主持铸币,但内阁也派出了人员进行监管,凡于定下成分、大小不符的银币,不得流入市场。

  当崇祯的铸币局大规模制造出银币后遇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成本太高,他们用的是人工铸造,自然与山东的蒸汽机无法匹敌,山东用蒸汽机,5个工人负责一条生产线,12个工人一天可以制造出万块银币,平均三秒多一块。相比之下,崇祯用工匠生产,一个工匠大概只能铸出200块左右,5个工匠一天只有1000余块银元。

  第二:不足值,百姓拒换。赵岩弄出的银元比崇祯弄出的多出了4分银,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崇祯发行的银角不足值到极点,虽然赵岩发行的银角也一样,但崇祯没有开设钱庄进行专门的兑换,同时赵岩的登莱银行又拒收崇祯发行的银角。再则山东商人拒收崇祯发行的货币,因为兑换起来太麻烦了,崇祯发行的货币不仅没有山东的精美,而且还不是一样的价值。

  第三:影响力不足。赵岩已经把登莱银行开遍整个北方,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