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四章:山东之变化_军阀治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人都下了请帖,来的人自然很多。

  那些收到请帖的十有**都来了,没收到请帖的小商人,也来了很多。

  赵家堡外面的会馆,可谓是住得满满的。而有些身份的,则请到了赵家堡里面的会馆。

  赵岩请的朝廷官员,除了一个秦良玉和孙传庭外,其他都早早的来了。

  秦良玉为什么没来,赵岩并不是很清楚,也许是她反感自己把崇祯打下台所以不来,也可能是路途太远还没到。

  不过赵岩感觉前一种的可能姓更大。

  孙传庭,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来不来赵岩倒是不太在意了。卢象升及颜继祖他们来了山东后,赵岩便亲自带着他们到会馆住下。

  这些可都是得力的盟友,自然是要好好接待,朱大典自从上次来山东后,就没有离开山东,而是在山东到处参观。

  离开山东不过三年,山东便已经大变了模样,让朱大典着实有些感慨赵岩的手段,果然不是一般的逆天。

  此时的山东,很少能看到面有菜色之人,走到东三府的屯地里,到处都是排排大瓦房,而且有些房子还是赵家堡的那种新式楼阁。

  东三府的建筑业,也被赵岩引领了潮流。很多人见赵岩住的房子样式不错,就请了参与建造那栋楼的工匠们也给他们建一栋,结果那些工匠的生意越来越好,其中的门道很快也被其他的泥水匠们给研究透彻了,一时间山东到处都是赵岩住的那种房子。

  水泥在东三府并不是很贵,砖头就更是便宜了,砂石料这些东西也到处都是,以东三府一些屯地的农户们的财力,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建得起,但也有一部分,而东三府的农户在财力上的差距并不巨大。

  那些家中有人参军,并且拿了赏赐士兵和军官,很多也都有样学样,或在屯地,或在赵家堡外面,开始盖自己的新楼。

  而那些吏员们,由于赵岩采用高薪养廉的方式,虽然俸禄不是太高,但整体上却是非常过得去的,比朝廷的俸禄还要高出一半左右,加上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送礼开支,一个个也都学着赵岩的样,盖起了新楼。

  西三府的乡绅、商人们也跟着学样,现在山东到处都能看到赵家堡的新楼,仅仅从建筑上便能看出山东的富裕了。

  在曰常的饮食上,东三府的百姓通常都是吃米饭和面饼,已经几乎不吃红薯了,而且经常还有肉吃。

  每个百姓都过得很安逸,他们几乎不需要为生计和钱财而困扰。

  只要肯干,就不会饿死。

  交了微薄的田赋后,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五十亩地,努力耕种的话,一年最少能收上七十石粮食,小麦大概五十石,秋粮一般也有三四十石。

  光是卖粮,一年就能有三十四两银子。

  看病不要钱,孩子读书也不要钱。若是家里有人参军的话,一年最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