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1章 下世纪的计算机_花开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秒2亿次的运算速度。1990年,日本理光公司宣布研制出一种具有学习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神经lst”。这是依照人脑的神经细胞研制成功的一种芯片。它利用生物的神经信息传送方式,在一块芯片上载有一个神经元,然后把所有芯片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网络。它处理信息的速度为每秒90亿次。

  富士通研究所开发的神经电子计算机,每秒更新数据速度近千亿次。日本电气公司推出一种神经网络声音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人的声音。正确率达%。

  美国研究出左脑和右脑两个神经块连接而成的神经电子计算机。右脑为经验功能部分,有1万多个神经元,适于图像识别:左脑为识别功能部分,含有100万个神经元,用于存储单词和语法规则。

  甚至不仅仅只是应用于这些领域而已,在21世纪的纽约、迈阿密和伦敦的飞机场已经用神经电脑来检查爆炸物,每小时可查600~700件行李。检出率为95%,误差率为2%。

  神经电子计算机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它能识别文字,符号,图形,语言以及声纳和雷达收到的信号,判读支票,对市场进行估计,分析新产品。进行医学诊断,控制智能机器人,实现汽车和飞行器的自动驾驶,发展,识别军事目标,进行智能决策和智能指挥等。

  在硅片上模拟人的大脑。虽然最终的神经细胞只有蚂蚁的思考水准,但总算迈出了机器生命的第一步。

  有人把大脑比作颅腔里装着的一碗粥,一碗重约3斤的粥,它消耗了摄入氧气的20%还造就了人类独有的灿烂文明。当然,这碗粥究竟是怎么工作的,一直是个谜。

  18世纪以来,人们更愿意认为大脑是一台精密仪器。大脑拥有1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它们之间的连接可能会超过1000万亿个。这种复杂程度超出了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人的大脑简单得能够让人理解,那么人一定会愚蠢到不能理解自己的大脑。”

  这么说未免有些悲观。如果仅需要运算,不一定非得靠大脑。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智能就有思考的能力,以至于电子计算机的奠基者之一阿兰.图灵乐观地预测,当人类迈进21世纪的时候,计算机应该就具有了和人相当的智能。

  当然这句话现在看起来更像痴人说梦,虽然ibm计算机“更深的蓝”早在1997年就战胜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但那台机器脑袋依然只能凭借庞大的存储和飞速的计算,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计算机现在已经以人类远远不能企及的速度和精确性,实现了原本属于人类思维领域的大量任务,从最复杂的计算到最逼真的模拟,甚至到“写诗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