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7章 大自然才是真正的敌人_启明11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退居其次了。

  所以说吴拱决定投降之后,打败所有敌人占领川蜀之地这件事情在很多明军将领看来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成功,战前预估最大的威胁根本没有成为威胁。

  洪武八年的正月,明军顺利剿灭了川蜀之地的全部敌对军事势力,并且逐渐对川蜀之地的各个州府展开占领。

  与此同时,蜀中平原以南地区的诸多西南少数居民也成为了明军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剿灭军阀势力的同时,一些贪图钱财而跟随军阀势力一起和明军敌对的川南少数居民军事势力遭到了明军的军事打击,和军阀们一起全军覆没了。

  也因此,在明军进入嘉定府、黎州、叙州这些地方的时候,遭到了一定的敌视和抵制对抗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苏海生与徐通不约而同的下令明军进行坚决而迅猛的反击,将对抗者全部消灭。

  明军将敌对部落夷为平地,用火药炸,用火油焚烧丛林,将他们的生存之地也全部毁掉,显示明军强大而凶悍的武力,彰显明国之强大,以此奠定明国强大、不能招惹的强硬形象。

  开篇,必须要强硬。

  对于这些未开化、奉行丛林法则的族群来说,仁德,他们是不理解的,强大、不可战胜才是与他们交往的前提条件。

  要想与他们和平共处并且在之后进行和平改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他们面前彰显自身武力的强大,感受到明国武力的强大之后,他们才会设想武力对抗之外的与明国的相处方法。

  根据战前中都方面对川蜀南部少数居民聚居地区的研究和总结,基本上确定当地居住着吐蕃、僚人、羌人、乌蛮、白蛮、摩沙夷、土老蛮、西南诸洞蛮等等少数族群。

  他们散布居住在蜀中平原以南各州和各羁縻统治区,在这些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势力范围。

  南北两宋包括之前的历朝历代对他们主要实行羁縻统治,以他们原本的首脑为首脑,基本不设汉人官员。

  他们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维持着一个时而和平时而互相对战的状态之中。

  要说威胁,一定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更大一些,但是要说统治难度,西南各部蛮人绝对不遑多让。

  相较于因为地势原因而和汉人有很多除了军事之外的往来的北方游牧民族,西南各蛮族因为交通艰难,很多蛮族几乎处在原始社会的状态之下,对中原汉文化的了解比北方民族更少。

  因为互相之间的相爱相杀过于频繁,大家在历史上往往打成一片,交流十分频繁,所以各自民族文化风俗和语言的交融程度也更高一些。

  于是奠定强大的基础之后,苏咏霖可以较为顺畅的对契丹人、党项人等大族群实施治理,并且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

  可是轮到西南各蛮族部落,难度还真是不一般的大。

  因为交通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央王朝甚至对他们都不想接触,要不是因为统治触角伸到了那边,他们是真的不想花费时间和这群“山林野人”有什么来往。

  先天的不足使得双方各自了解对方习俗和语言的人群数量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苏咏霖在当时的国务会议上提出,对西南各蛮族部落的政策最开始还是暂时延续南北两宋的羁縻统治制度,与他们暂且维持在一个他们熟悉且容易理解的状态,安抚他们,避免大规模动乱。

  等明军在川蜀站稳脚跟,对川蜀人口精华地带的统治稳固了、生产恢复了、社会改造完成了,再腾出手来进行羁縻统治区的治理。

  他设想要通过商贸往来的方式,用较为和谐的手段与他们进行交流,首先建立商业上的互信,建立经济往来,然后就可以修路,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

  经济和交通的前提有了,才能进一步进行政治上的行动。

  而在文化方面,苏咏霖则建议通过【诸葛亮】这一双方都能接受的纽带进行文化方面的接触,通过对诸葛亮的尊奉和祭祀,寻找双方之间的共同点,从而获得这些蛮族部落的认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