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6章 两面性_属性点慈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起来,现场当然可以,可一旦离开现场,谁会去记一个文字加四位数编码和对应的热处理。这个信息很难泄露,一旦淬火方式在气冷和水冷之外,情报获得者也只能用穷举来实验。

  ……甚至要走到淬火的部分,还得先保证炉温控制能力差不多,有的材料加工温度差十度,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物理性质差异。

  有很多东西都类似,因为工业分工的特色,决定了工人们很难掌握一种材料的全部信息,而间谍实际也不太可能直接捞到成套的材料文件。

  另外,王国现在有一定冶炼量的,按产量排序有铁、铝、铜、锡、铅、钛、锰、铬、钨、锌、镍、金、钴等十几种,其中钴还谈不上产量,但确实已经有突破,锂钠镁钾等几种活泼金属单质则还处于早期量产研究阶段。

  还有现阶段主要由各炼金工作室负责研究和微量提供的钙铷钯钼,以及稀土类氧化物。

  这么多基础单质,能组成的金属类材料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哪怕有一两种的材料被人学了去,也不影响大局。

  如果说外面也能用穷举法,碰运气弄出在某些方向具有优势的材料,那么加工精度则只能靠技巧的积累和实际使用中寻找改良方法。

  从制造局分化出新城重工时王齐就指明了,重工唯一的重任,就是提高自身加工精度,生产设备都是附带的。

  重工现在对圆柱形工件,直径五厘米以下的加工精度能达到3微米,直径十厘米以下曲轴加工精度为10微米,蒸汽轮机用大轴精度也能达到80微米,这都是几千工人和工程员十几年的成果,其中还有很多基于魔法的帮助。

  但是,重工甚至无法把自己的加工精度,复刻到汽车厂。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精度并不是只由机器本身决定。

  抛开设备本身不谈,影响精度的还有两大要素,装配和地基。

  比如一台基本轴传动车床,放在重工,因为整个气氛就是追求精度,当工人觉得自己用的设备精度好像比隔壁低,就会自己想办法或者在厂里找人帮忙,日积月累之下,可能在用了两年后比刚落地时的精度都高不少,可能只有一两个微米的差异,总之是高了,甚至高于平均值还有额外的奖金。

  而在外地装配的机器不可能有这个条件,落地装配的精度基本就是最高精度,只会逐年下降。

  地基方面,新城重工在加工蒸汽轮机轴承的车间尝到甜头之后,逐年把各个厂房都更新成了油浮车间。地板和大地之间隔了一层油膜,可能只有十几个分子的厚度,但其减震效果的确能有效改善精度。

  但这种厂房的成本非常离谱。

  一般两万平米内部三层楼高度的厂房,含配电、油水供给线、污水线等,建设成本大约是一百二十万,便宜的六十万也有建筑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