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章 寄核体_属性点慈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饼中心的圆孔一通砸,门能顶住混凝土也顶不住,毕竟是个停止运营几十年的老楼,当初落成时再坚固强度也会下降。

  从四楼一路砸到地下室,铁饼都砸坏了五个,收获却十分有限。

  可能是出于保护项目数据的原因,整个楼里都没有一个能插USB的洞,所有电脑都是终端机。

  打开机房,粗略一算,硬盘两千多块!

  服务器的数据模式多为分散式、带备份,一块硬盘根本不顶用。

  算一块硬盘十瓦,同时驱动两千多块硬盘就得20多千瓦的功率,眼前这环境几百瓦哪怕一两千瓦都能想想办法,几十千瓦的稳定输入除非能重启水电站。

  按箱算或许可以,可服务器主机也是个耗电大户。

  无奈之下,只能从纸质文件下手。

  找到档案室,按日期搜集最后一年的实验档案,上百个档案夹先搬走再说。

  依据艾莲娜提供的信息,异世界节点数量暴增至28个后,人类只顶了三年,最后一年的档案应该就是第三年甚至再往后推几个月,这个时期对灾难的认知应该会更清晰。

  地下室,这里的情况才是真的有点用。

  从负一楼接近一楼的位置开始,整个地下区的墙壁地板都有发光质分布,说明猜测没错,这个实验室的确参与了异世界节点的相关生物研究。

  刚开始还是零零散散的光点,还有剧烈的臭味。

  白小角实在臭得不敢动了,把它和李想留在一楼,王齐一个人蒙着口鼻往下探索。

  负二楼,通往负三楼的楼梯道里,墙面出现了明显的发光线,宛如爬墙藤蔓式的分布状态。

  负三楼是个臭气熏天的水坑,实验室完全封闭且深入地下十几米,水在这个位置不会结冰,不知道是多少种化学物质和地下渗水的陈酿,发光脉络就是从水坑里爬出来的,贴近水面的位置甚至能观察到光的脉动。

  丢了些零碎到水坑里,没有钻出怪物。

  从墙上刮些样本装进路上顺来的密封袋里,撤退。

  整个实验室并不散乱,基本确定是有序撤离主动封闭,负三楼的水坑有一米深,大概是管道破裂或地下墙面渗水形成的。

  没发现大型生物存在痕迹,这里的研究对象多半就是发光质本身。

  结果回基地用老式显微镜对着样本一顿观察,又错了。

  发光样本是一种黏菌,既动漫游戏作品中史莱姆的真实原型,史莱姆的名字就是黏菌音译来的。

  黏菌本身也属于变形虫门,但具有部分真菌的性状。

  这东西生长在阴暗潮湿处,明显和在湖里的变形虫亲缘关系较远,两个没有关系的变形虫都携带了发光质,是否能说明一些事情?

  没有生物学家帮忙真是头大。

  还是看看实验记录里吧。

  专业级的实验记录,让王齐这个门外汉看得满头是包,有些专业词汇抱着本词典都搞不明白什么意思。

  不过问题不大,新语言都被他在没老师的条件下生啃出来了,把实验报告看个大概懂也不会更难。

  王齐和实验报告杠上,中途还去大学里试着找相关书籍,同时在店里发布公示让鬼客人们一起帮忙。

  花了些时日,总算有些头绪。

  发光质有名字,叫“寄核体”,意为真核寄生体,它寄生在细胞核的染色质中,染色质则是rna转录原料区……以上都没用!

  根据实验记录显示,灾前人类虽然认知到寄核体的存在,但没办法将其单独分离出来,所有的实验,实际都是在研究被寄核体感染的生命。

  他们做了项高风险实验,直接提取黏菌细胞核打碎,用生理盐水的形式注射到小鼠身上。注射完成后,短时间内小鼠身上就能检测到紫外光,随着时间推移,该状况逐渐减弱,约四周后小鼠恢复正常,全程小鼠一直保持活跃,未检测到疾病。

  以此得出个现在看来明显错误的结论:寄核体在越复杂的生物中,存留率越低。

  根据报告描述,该判断当时已经成为灾前各地实验室的通识。

  很明显,荒民中那些眼睛发光的就是反证,按早期研究他们应该划归到感染体之列。鬼的情况更复杂,冬季后期消失也许是寄核体存留率降低的体现,也可能只是稍微改换个形态,比如再变成变形虫或黏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