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车内乾坤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指望什么精确指挥了。

  有了车内通话系统可就不一样了,车内的每个乘员都拥有一个通话盒,乘员直接通过连接在通话盒上的喉部送话器和耳机进行交流,完全不会受到外加噪声干扰。其中驾驶员的装填手的通话盒只用于车内交流,车长和炮手的通话盒则可以与电台连接完成对外通信。车内通话系统另有一端连接到车外的一个通话插座,在坦克搭载步兵时,通话插座可用于坦克内乘员和外面搭载的步兵间的通话。

  新型轻型坦克的车体使用了这一时期比较时髦焊接结构(30年代初期,铆接车体还是主流)。坦克车体装甲具体厚度和布置如下:

  车体正面装甲厚度30mm,向后倾斜60度布置。

  车体两侧下部装甲厚度20mm,垂直布置(可加装裙板)。

  车体两侧上部装甲厚度20mm,向内倾斜35度布置。

  车体后部装甲厚度20mm,向后倾斜20度布置。

  车体顶部和底部装甲厚度均为10mm,水平布置。

  新型轻型坦克的炮塔避弹外形良好,和上个位面中美国在*********“斗牛犬”坦克类似,为带尾舱的梭形炮塔。炮塔采用铸造、焊接相结合的制造工艺(炮塔前部的椭圆曲面结构及座圈部分为一体铸造而成,其余部分为焊接结构)。炮塔的具体厚度和布置如下:

  炮塔正面装甲厚度50mm,等效倾斜35度布置。

  炮塔两侧装甲厚度30mm,向内倾斜35度布置。

  炮塔后部装甲厚度30mm,向前倾斜15度布置。

  炮塔顶盖前部装甲厚度20mm,向后倾斜70度布置。

  炮塔顶盖其余部分装甲厚度10mm,水平布置。

  和美国的M41“斗牛犬”坦克一样,新型轻型坦克的炮塔正面安装火炮的缺口处,也被一块长方形铸造炮盾覆盖,炮盾的纵向截面为楔形,最厚处达65mm。

  轻型坦克的主炮为一门*********。该炮所使用的身管的弹药和步兵所用的牵引型完全相同,只不过为了适应坦克中的狭小空间,更换了更强的驻退装置,缩短了后座行程。主炮共备弹72发,这些弹药中的*********,以方便装填手取用,其余放在车体前部右侧。所有炮弹均有水套保护(以二战的技术水平,想要把弹药和人员完全隔离,基本上是做不到了,水套是比较靠谱的弹药安全措施)。

  该炮使用60×445mm的弹药,在发射被帽穿甲弹时,可以在*********放置的80,这个威力已经足以对*********构成致命的威胁了。对于一款战斗全重不到*********,这样的火力配置已经可以算是相当强大了(AMX-*********)。

  坦克的副武器预计为两挺机枪,一门与主炮同轴布置,一门安装在炮塔顶部的装填手舱门的旋转架上。为什么说是预计?因为现在德国还没有合适的车载机枪可用。

  新型轻型坦克被赋予正式编号“I”,即“一号坦克”。在海伦娜的建议下,武器局另赋予该型坦克一个官方绰号:“鼬”。

  虽然新型轻型坦克的原型车已经生产出了数辆,但这些原型车显然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并修正一系列生产和设计上的小BUG,才能达到可交付部队试用的技术状态。

  然而我们的海伦娜在确立了“一号坦克”的技术框架后,显然已经无心再去注意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海伦娜认为只要整体设计框架没有太大的硬伤,德国设计师在设计的精细化和完善化方面的能力还是可以信得过的。另一方面则是随着*********近,德国国内的政治形势正在变得愈发云谲波诡起来。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