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博采众长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匣组件供你随时更换?那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好吧!所以在海伦娜眼中,既然上下机匣最大的好处难以体现出来,那么德国又何必浪费工时分别制造上机匣和下机匣呢?干脆将机匣一体冲压完成,再给加个机匣盖就完事了,既节省了制造工时,重量还更轻。

  不过虽然没有采用上下机匣结构,新枪族在结构设计上依然是可以鄙视一下同时代的其他步枪的,比如M1加兰德。新枪族只要打开机匣盖就能取出复进簧、枪机框和枪机,而加兰德想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先拆开上下护木,保养起来要麻烦得多。

  新枪族的机匣盖设计也比苏联的国的*********。苏联的与机匣的连接并不牢靠,其机匣盖的前端是通过一个环形卡槽固定的,由于环形槽的空隙较大且容易磨损,机匣盖容易松动,这就给在机匣盖上加装瞄准装置带来了麻烦。

  新枪族的机匣盖设计借鉴了后世美国列步枪的改进经验,机匣盖前端通过卡销铰接在表尺座上,后端仍通过机匣尾部卡笋与机匣扣合,这种改动再配合经过加固的机匣盖,大大提高了机匣盖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机匣盖可以直接作为瞄准具的基座。

  第二个重大不同是在自动原理上,上个位面的采用的是活塞长行程式自动原理,而本位面的新枪族采用的则是活塞短行程式自动原理。

  虽然活塞长行程式和活塞短行程式都属于导气式自动方式的一种,都是靠开火时从枪膛内导出部分火药燃气推动活塞,进而推动枪机框完成自动动作的,但两者在细节上依然存在很大的区别。采用活塞长行程式自动原理的StG44,活塞和枪机框是相连接的,当火药燃气作用于活塞时,活塞和枪机框一起运动并完成自动动作;而采用活塞短行程式自动原理的新枪族,其活塞和枪机框是分离的,当火药燃气作用于活塞时,活塞只推动枪机框后座一小段距离就停止了运动,枪机框靠惯性继续后座并完成自动动作。

  相比上个位面采用活塞长行程的,新枪族的在自动时活动部件质量大大减轻,开火时枪械内部的重心移动也随之大大减小,这就使得枪械自动时动作更加轻柔,枪口跳动减小,射击精度更高。

  除此之外,新枪族还借鉴了后世共和国81式枪族的经验,为导气装置安装了气体调节器,调节器上有大小两个导气孔,平时使用较小的导气孔,此时导气量较小,枪械自动动作比较柔和,精度也更高;当遇到恶劣条件(沙尘、泥水、严寒)时,可以使用大导气孔,此时较大的导气量会使自动系统动作变得粗暴,虽然这会影响射击精度,但也避免了恶劣条件下抽壳不畅的困扰,这一点对采用抽壳阻力较大的涂漆钢弹壳的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