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四章大学内迁_影视世界生活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大学,由于人数太多,甚至每个院系各自拆分出来,各自找地方外迁落脚。

  不少大学由于和北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受国府重视,很多只能自己联系地方。

  通过李牧几个月的联系和沟通,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北平大学,还有北洋大学的理学院和工学院,对李牧开出的条件都挺心动的。

  】

  已经派员过来考察,不出意外,很快就会转移过来。

  另外,还有本省的国立河南大学,历史上抗战时期,河南大学在省内迁来迁去,到处躲藏办校,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也没有搬去外省。

  李牧两个月前已经派人和他们沟通,由于在本省内,不用迁去外省,他们还是挺重视的。

  金陵陷落后,处于中原大地的豫省风雨飘摇,省城更是越来越危险,河南大学尽管不想搬走,形势是如此,不得不搬。

  如今,双方就到底怎么搬?什么时间搬?这边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仍然在沟通协商中。

  还有一个摇摆不定,正在紧急沟通中的是国立山东大学。由于局势紧张,山东又是沿海省份,山大的内迁速度还是挺快的。

  十一月份,山大从青岛内迁到安徽安庆,结果,刚在那里待了一个月,金陵就没了。

  金陵守不住,安庆自然也不可能守住,只能再次找落脚的地方,继续内迁。

  历史上,他们迁到了万县,上面实在没有多余的资源,刚到地头屁股都没坐热,就被兼并了。抗战胜利后,才又在青岛原址上复校。

  现在,山大也在纠结。这段时间,他们跑了多少趟主管部门,协调了多少次,才找到一个肯接收他们的地方万县。虽然条件差了点,毕竟也是主管部门好用不容易帮他们联系的。

  另一边,是主动联系他们的南阳,给的条件很好,说实话很吸引人。而且,对方知道他们作为国立山东大学,抗战胜利后肯定要回山东的,不可能留在当地。但依然开出这么好的条件,不求回报的养着学校,更加难得可贵。

  其实,这也是一些名校想找一处条件好的落脚点,不容易的原因。都知道留不住,抗战胜利后肯定要回去。没有好处,吃喝拉撒却都要本地供应,有多少地方有那个觉悟和手笔。

  考虑了很久,他们内心仍然倾向于南阳,只不过,主管部门那里,必须要好好的解释一下了。

  其实,这时候的大学,自主性还是挺大的,特别是知名的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南开,从长沙到昆明,学校搬去哪里?具体选址?都是他们自己定的。

  定好了,再让有关部门协调就行了。

  山大这边也差不多,想搬去哪里,只要地方肯接收,不会有多大阻碍。

  ……

  几所大学向南阳迁移的计划悄然拉开帷幕,李牧安排好南阳这边的事,再次低调的来到了武汉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