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4章 人参市场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各家各户棒槌越来越多,我敢说,这个市场肯定会红火起来。”

  八六年以前,抚松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人参专业市场。

  县里比较有规模的土特产集市就是万良,也只是逢十赶集。

  八十年代末,沿海一些地方的客商来采购人参,也只能去万良。

  县里各处的参农得知消息,也都到万良进行交易,逐渐吸引了周边几个县的参户都来销售人参。

  到九一年,万良抓住机遇,投资二十三万元,修建了面积两千六百平米的人参市场。

  九二年投入使用,当年交易额就达到了四千万元。

  万良人参市场经过几次扩建,最后建成一个集商品交易、金融、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人参综合市场。

  年交易额达一亿多。

  从而带动了整个镇上的人参加工、塑料加工、木器加工、人参制品包装等各种产业。

  到两千年末,万良人参市场已经成为北方地区较为典型的人参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其实九几年的时候,东岗也有个人参市场来着,就是现在的粮库大院。

  最开始也挺红火的,每到秋季好多人都来交易买卖。

  结果呢,也不知道东岗镇咋想的,竟然把参市那块地皮卖给个人了。

  那人倒是挺有魄力,直接投钱,把人参市场翻盖起来,外头一溜门市,里头是市场摊位。

  人家投了那么多钱,肯定收的费用高。

  前两年还可以,后来随着人参行情不好,万良参市越发红火等各种原因,这参市就黄了,没人去。

  好多人宁可在大街上交易,也不去参市里头。

  两千零五年前后,东岗几个大参户联合起来,就在如今许成厚家道西那边,买下了好几家的地皮,重新弄了个参市。

  这个参市就太简陋了,连围墙都没有,也不收管理费,只是交易完成过秤的时候,收个过秤费。

  这个参市也只红火了几年,后来随着东岗这边种植人参越来越少,加上开发区修路、拆迁等,这个参市也没了。

  许世彦的意思,趁着现在万良人参市场连影子都没有,先在东岗建一处,说不定能抢占先机。

  只要好好经营,绝对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形成产业链。

  那样的话,对东岗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大有用处。

  这个,才是老百姓能受益的办法,直接给镇里钱,那绝对是白扯。

  “哎呀,这个主意好。三叔,我可真服了你,你说你咋想出来的?”

  那头,周庆国一听,啪的拍了下桌子,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

  周庆国是镇上的干部,眼界跟旁人不同,一下就能看出许世彦这主意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咋样儿?是不是觉得你三叔脑子里有点儿东西?”

  许世彦瞧见周庆国那激动的样子,就笑了起来。

  “那何止是有点儿啊,太有东西了。

  三叔,快,赶紧跟我们讲一讲,这个参市你打算怎么建。具体一点儿。”

  周庆国坐下来,一脸期待的看着许世彦。

  “简单,我打算就把西边这一片房子买下来,直接推平了重新盖。

  你看啊,就在东北角留个大门,整个东边还有北边临街的地方,都盖上二层楼的门市房。

  里头呢,暂时只能采用露天的形式了,水泥或者沥青地面,中间搭几排摊床,周围就在地上划线,大堆的货物直接堆在地上就行。”

  这事儿,许世彦琢磨很久了,脑子里已经有了雏形,这会儿拿出纸笔来,一边画,一边说给众人听。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