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大明赤绘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子,晚清到民国初年,后挂彩风行。

  原因是那时五彩比青花贵,那就一定有人想办法把它变成五彩,有人就拿纯青花的往上添彩。

  怎么区分呢,很简单,你设想把那个彩去掉后图案是不是完整的,是完整的,一定是后挂的,不是完整的,只是有可能后挂。

  晚明的五彩以红绿为主,色彩的表达比较简单,它不强调过多的彩。

  曾有一件这样的大罐,在2000年香江创下过我国瓷器的世界纪录,4400万港币,这个纪录保持了很久。

  明代红绿为主的色彩,使其浓重的表现意图一目了然,后来就变成一种流行,就是大红大绿。

  过去认为,红配绿是一种很怯的颜色。

  但是,它就用红和绿这种颜色强烈的碰撞,形成一种风格。

  这种风格在霓虹还被命名为:大明赤绘,以红为主。

  明代晚期流行以红为主,但也有以绿为主的,也叫大明赤绘。

  有明一朝,200多年,只有万历时期五彩可以和青花抗衡,占有半壁江山。

  其主要原因有不少,首先是因为当时奢靡之风充斥市井,五彩比青花热烈,显得宝贵,这种媚俗的倾向就十分的明显。

  其次是文化的审美趋势使然,我们把已知的文化排序的时候就会发现,文化的审美是有趋势的。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比如瓷器,唐代的秘色瓷、宋瓷、元青花、明五彩。

  按的是一个从含蓄到委婉,到通俗到直白的这么一个趋势。

  含蓄的东西理解它需要你有功力,但直白的东西不需要,颜色的浓而艳非常容易获得人的一般好感。

  比如小女孩,当她对社会知之不深的时候最容易喜欢大花裙子,这是天生的,不用人去教,是一种直觉。

  对于修养不高的人来说,色彩就不能太素,所以,五彩在明代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陶瓷的过渡期彩瓷生产得非常少,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降到最低点。

  到了康熙时期,五彩迅速地达到了顶峰,我国彩瓷剩下的两款珐琅彩和粉彩都是这个时期创造的。

  当时珐琅彩和粉彩还没有构成市场的重点,再加上斗彩,这一朝真是五彩缤纷。

  明代五彩这么出名,元代的五彩混杂其中,就显得有点美中不足。

  这才是一些半瓶子醋,不知道元代五彩,看不上元代五彩的重要原因。

  五彩元代创烧,明代发扬光大,清初顺治虽然有,但是,只有到了康熙才一时云集,迅速增多。

  如果这批五彩瓷不是明代,也不可能是清代,因为清代更加不惜工本制作瓷器。

  瓷器好不好,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问题。

  比如说康熙时期生活开始富足,不再计较五彩二次入窑的成本。

  虽然多了一道程序,但是也多了一层美丽,说明康熙时期我们有能力做这件事了。

  清朝的经济,在康熙一朝得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可以接受这个成本。

  而且还受一般人的喜欢,这是主要原因,跟政治原因关系不大。

  当然,不是说元代政府就没钱,就没有好东西。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