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奇才歪才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与者。

  以至于它在封建王朝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盗墓的出现和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后,形成的厚葬之风有很大关系。

  从秦朝开始,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富户商贾,都会在陵寝中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这些珍宝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盗墓者。

  在封建时代,盗墓者的技术大多比较粗糙,对墓葬分布也不熟悉,因此单个团伙的作案能力并不强。

  但是因为皇权难下乡的缘故,官府对他们的态度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击力度极低。

  这导致西汉和清代,都曾经出现过波及全国的盗墓狂潮。

  新华夏成立后,出于保护文物和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对盗墓团伙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打击,一度让其绝迹。

  然而,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装备的更新。

  这时,一些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的盗墓犯罪团伙悄然复苏。

  这才让刚才说的那三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省,成为了高危地区。

  和建国前的“杂鱼”不同,新世纪后兴起的盗墓团伙,虽然数量上大为减少,但是单个团伙的破坏力却急剧提升。

  在知识和强有力装备的武装下,他们的盗墓效率明显提高。

  建国前的盗墓贼,基本上都是农民或者失业赋闲的工人。

  他们掌握的知识较少,全靠古老相传和一些粗浅的风水知识在盗墓。

  甚至很多人,都是头脑一热才想着盗墓,或者干脆是意外遇到了一座大墓,才有了盗墓的心思。

  但是如今的盗墓团伙不同,因为参与盗墓的人之中,已经有很多突出人才。

  这些人的老本行风水术数掌握地更加深入,有不少对《易经》的研究极其深入。

  而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考古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

  不少盗墓贼被捕后交代,类似《华夏文物地图集》这样的考古学名著,已经成为每一个盗墓团伙必备的“圣经”,会有专人来花时间阅读和分析。

  2005年,西陕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盗墓案。

  其团伙的核心人物——杨斌,就绝对是个歪才。

  他在没有所谓师承的情况下,凭借对风水术数和历史知识的自学,成功推断出武则天的侄女、李隆基的皇妃,唐贞顺皇后等人的陵寝位置,盗取了大量珍贵的陪葬品。

  而且他在地质学方面的造诣也极高,对不同省份的地理结构了解得一清二楚。

  虽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如地质专家和教授,但是已经不输优秀大学的地质学硕士。

  除了用专业的知识武装盗墓团伙的“大脑”,他们的硬件设备也更新换代,实现了“鸟枪换炮”。

  这个行业的核心设备——阳洛铲,伴随着冶金工艺的进步,不仅性能变得卓越,用途也更加广泛。

  据悉,一些顶级的文物盗窃团伙,甚至配备了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专业的考古设备。

  有了这些利器的加持,盗墓成功率随之提升,风险也大大降低。

  装备好了,有了聪明的带头大哥,加上现代化的职业架构,让盗墓这份有判头的职业,也开始有了正规化、职业化的明确分工。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