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抚之如缎似玉,攥之仿佛出油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冻。

  通过一至两年时间的沉重风化,这样的瓷泥才能使用。

  在之后是研磨,沉化后的原材料再经过精炼、碾碎。

  然后再用专业工具研磨,研磨之后再有晾晒、沉化之后练泥。

  经过碾磨粉碎、过筛成粉,水激池澄,掐取中部精炼的瓷泥再反复揉搓,使之化为“绕指柔”,以达到制瓷要求。

  此外,北宋官瓷为追求温润如玉的乳光质感,还特别添加了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

  这样的釉质,才会是釉质淳厚匀润、肥若堆脂、纯净如冰、莹润似玉,达到抚之如缎似玉、攥之仿佛出油的艺术效果。

  有了合格的瓷泥,之后才能成型、晾干、修坯。

  这样70多道工序下来,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南宋官窑瓷器。

  而这样所烧制出的瓷器,纹片才会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也才能形成着名的紫口铁足。

  打通了南宋官窑的所有技术难点,那么就可以制作北宋官窑瓷了。

  北宋官窑瓷的烧制工艺,更加复杂独特、用料珍稀考究。

  所以,北宋官瓷产量极少,多为宫廷收藏。

  而经历战乱浩劫之后,北宋官瓷的传世之作更是屈指可数。

  北宋官瓷跟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在于釉。

  吸水性良好的胚体,让釉料能够紧紧吸附其上。

  经过焙烧,釉料在胚体表面形成玻璃质。

  釉的最大不同是厚度,足够厚的釉才能让瓷器像婴肌籽玉一样肥若堆脂、如冰似水。

  但随着釉层厚度增加,胚体吸水逐渐饱和,形成的釉层难以附着则会整块脱落。

  釉料浓度高,釉层自然厚。

  但难点在于,如何让釉层不脱落。

  一次性上厚釉会脱落,那多上几次釉呢?

  配置釉料、琢磨烧制方法,可不简单。

  材料要一点点加,很小的差距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当一窑一窑的瓷器烧出来,又报废,谁都会心疼。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要坚持,只要慢慢调整,对比实验数据,就能寻找出最合适的釉料成分和浓度。

  最后配出合适的釉料,经过多次上釉,就可以烧出牢固厚实的釉层。

  釉面光洁明亮,是瓷器的特点,但北宋官瓷的釉面却不同,是“雾蒙蒙”的。

  】

  古代没有数字化控制的窑炉,全靠人工烧柴。

  釉面光泽不同,是不是因为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某种物质不同?

  这样是不是可以用彷柴烧气氛二次氧化还原法,模拟柴烧时释放的化学物质与釉层进行反应,让焙烧后的釉面呈现玉石质感?

  陈文哲的技术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爆发期,应该在制瓷的过程中,不管哪一道工序,他都达到了大师之上的水平。

  虽然没有全面突破到宗师级,但是也不差多少了。

  所以,不管是制胚、上釉,还是烧制,他都可以得心应手。

  比汝官窑瓷器的所有特征,他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方法,烧制出来。

  其实综合起来,北宋官瓷的特点也就那么几点。

  第一,釉色为单色釉,有粉青、炒米黄、月白、灰青、翠绿5种颜色,以粉青色为主。

  第二,官瓷的“紫口铁足”是最主要的特色。

  器皿口边缘紫口,是在烧窑的过程中微微泛紫。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